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月1日,我们开展第二十八期思政年历微思政课交互体验活动——清明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会骨干成员邵晓雅、张如新担任主讲人。
邵晓雅以“清明追思 缅怀先烈”为题,从唐代诗人杜牧的笔下千古诗句“清明”进行展开,围绕清明节的由来、习俗、纪念先烈、传承精神四个部分详细讲述了清明节的历史变迁以及青年如何缅怀英雄先烈,引导青年学子在传统文化与革命精神的双重浸润中汲取奋进力量。她指出,清明节的起源深植于中华农耕文明的土壤,至唐代,寒食禁火与清明祭扫习俗交融,杜牧笔下“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境,印证了该节从农事符号向伦理载体的升华。她谈到,清明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踏青赏春、慎终追远是镌刻于民族基因里的文化印记。回首往昔,岁月沧桑,革命先辈们在硝烟弥漫中前赴后继,用生命铺就了今日的和平坦途。缅怀,是对先烈最深情的告白;践行,是对先烈最崇高的致敬。革命先辈无畏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民族的血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
2024级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6班于晓璐表示,通过参加此次微思政课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清明节不只是祭扫的日子,更是一次唤醒民族记忆,传承先辈精神的契机。如今,我们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享受着先辈用牺牲换来的安宁,更应将先辈的精神融入血脉,以他们为榜样,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拼搏奋进。
2024级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13班王钧瑶表示,此次微思政课不仅是对清明节历史的讲述,更是一次对精神的洗礼和对未来的承诺。我愿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的遗志,在未来的日子里,努力学习,不懈奋斗,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先辈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审核 李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