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英文名称 |
Iintroduction to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
|||
课程编号 |
0301142206 |
课程类别 |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
|||
授课学期 |
第四学期 |
适用专业 |
所有专业 |
|||
开课院部 |
ok138cn太阳集团 |
课程负责人 |
刘琳琳 |
|||
课程团队 |
张有军、段玉恩、周浩集、刘琳琳、刘焕申、于国丽、李德芳、于翠杰、陈欢欢 |
|||||
先修课程 |
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后续课程 |
无 |
|||
总学时/学分 |
48/3 |
理论学时 |
32 |
实践学时 |
16 |
|
执笔人 |
刘琳琳 |
教研部 审定人 |
刘琳琳 |
学院审核人 |
华敏 |
二、课程概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本课程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实践要求,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问题,使大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与实践要义,自觉投身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去;本课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大学生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共包括七章内容,具体内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有更系统的回答;能够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能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目标1:能熟练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体系及其历史地位;能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能用所学理论分析评价该思想领域和知识体系中的一些争鸣问题;能敏锐感知该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并能围绕该问题形成专题研究。
目标2:能坚定政治立场,在现实社会中提高政治辨别能力,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潮;能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世情国情党情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能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提升综合素养和思想境界;能理解课程设置、熟悉课程标准,自觉拓展课外阅读范围,扩大自身知识视野。
目标3:能自觉提升自身理论修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形成乐观、积极、健康、正确的情感、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人文素养;能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方法,不断加深对社会实践的分析认知;能破除“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善于从实际出发,培养形成强烈的批判思维和质疑精神,不迷信权威。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权重值 |
课程目标 |
|
|
|
课程目标1
|
|
|
|
课程目标2
|
|
|
|
课程目标3 |
四、教学内容及实施建议
序号 |
教学单元/项目/任务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学时 |
实施建议 |
考核内容及方式 |
支撑课程目标 |
1 |
第一章 |
了解和掌握“新时代”、“新思想”、“强起来”的具体含义。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主要内容、理论特质和历史地位。 |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5 |
教学以讲授法为主,适时结合讨论法。 讨论: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 (3)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4)“两个确立”的内涵和意义 |
课堂笔记、线上学习与测试、实践作业、期中考试、闭卷考试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
2 |
第二章 |
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内涵,以及在新征程上,按照什么样的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追梦圆梦,实现关键一跃。 |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
5 |
教学以讲授法为主,适时结合讨论法。 讨论: (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2)新发展理念 (3)新发展格局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析
|
课堂笔记、线上学习与测试、实践作业、期中考试、闭卷考试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
3 |
第三章 |
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具体实现路径和发展思路,具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 |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6 |
教学以讲授法为主,适时结合讨论法。 讨论: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全过程人民民主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 (5)“两山论”的辩证法 |
课堂笔记、线上学习与测试、实践作业、期中考试、闭卷考试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
4
|
第四章 |
了解和掌握在新时代,应该如何放眼长远,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如何攻坚克难,实现强国梦想。具体要掌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容和具体举措。 |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5 |
教学以讲授法为主,适时结合讨论法。 讨论: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2)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特征 (3)国家治理现代化 (4)依法治国 (5)自我革命与跳出历史周期率
|
课堂笔记、线上学习与测试、实践作业、期中考试、闭卷考试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
5 |
第五章 |
了解和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要求掌握习近平强军思想,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
第十二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
4 |
教学以讲授法为主,适时结合讨论法。 讨论: (1)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2)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3)推进祖国统一的方式 |
课堂笔记、线上学习与测试、实践作业、期中考试、闭卷考试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
6 |
第六章 |
了解和掌握在世界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背景下,如何让世界各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如何在世界百花园中扩大中国“朋友圈”,如何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具体包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3 |
教学以讲授法为主,适时结合讨论法。 讨论: (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2)人类命运共同体 (3)新型国际关系
|
课堂笔记、线上学习与测试、实践作业、期中考试、闭卷考试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
7 |
第七章 |
了解和掌握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和加强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第二节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一、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二、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三、确保党始终纵览全局协调各方
|
4 |
教学以讲授法为主,适时结合讨论法。 讨论问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共产党执政规律 |
课堂笔记、线上学习与测试、实践作业、期中考试、闭卷考试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
五、课程考核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1.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
|||||||||||||
课程 目标 |
毕业 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期末成绩 |
期中成绩 |
平时考核 |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
课程目标达成度 |
||||||
闭卷50% |
20% |
30% |
|||||||||||
观测点 |
总分值 |
平均分 |
观测点 |
总分值 |
平均分 |
观测点 |
总分值 |
平均分 |
|||||
课程 目标1 |
|
|
|
|
|
|
|
|
|
|
|
|
|
课程 目标2 |
|
|
|
|
|
|
|
|
|
|
|
|
|
课程 目标3 |
|
|
|
|
|
|
|
|
|
|
|
|
|
-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课程目标期末成绩平均分*百分比+课程目标期中成绩平均分*百分比+课程目标平时成绩平均分*百分比)/(课程目标期末成绩总分值*百分比+课程目标期中成绩总分值*百分比+课程目标平时成绩总分值*百分比);
- 课程目标总达成度=∑(各分课程目标达成度)/课程目标数。
2.本课程的总成绩评定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需≥45分,总成绩≥60分,认定学生本门课程为及格;期末考试成绩低于45分,总成绩无论多少均视为不及格。不及格者需进行补考,按学校文件,补考成绩需≥60分,视为及格,并计为60分。重修本课程的学生需完成本课程要求的所有过程性考核及期末考试环节。
3.教学环节评分标准:
3.1课堂表现(100分)
课堂表现主要体现学生到课率、对教师课堂教学参与程度与参与质量的评价,包括线下或线上的讨论题。采用线上或线下何种方式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学生完成以下评价。
完成度高,分析合理,能无误的回答教师的问题(90~100分);
完成度较好,分析合理,能基本无误的回答教师的问题(80~89分);
完成度一般,分析基本合理,能回答教师的问题但不全面(70~79分);
完成度一般,分析不够全面,回答教师的问题基本不全面(60~69分);
完成度较差,分析基本不到位或没有分析,不能回答教师的问题或回答基本不正确(<60分);
3.2实践作业质量(100分)
实践作业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线上或线下提交,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并深入思考,完成实践作业,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与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1)按时提交完成的作业。思路清晰,论据合理,论证充分,内容详细;书写规范,基本无语法错误,无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90~100分)。
(2)按时提交完成的作业。思路清晰,论据较为合理,论证较为充分,内容较为详细;书写较为规范,少量语法错误,无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80~89分)。
(3)按时提交完成的作业。思路较为清晰,论据一般合理,论证基本充分,内容基本详细;书写基本规范,少量语法错误,无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70~79分)。
(4)按时提交完成的作业。质量一般,思路和解题逻辑较为混乱,论据基本合理,论证有明显不足;书写基本规范、格式有较多错误,语言不太连贯,有少量语法错误,无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60~69分)。
(5)不能按时提交完成的作业。质量较差,思路和解题逻辑较为混乱,论据不合理,论证有很大不足;书写不规范、格式有较多错误,语言不连贯,有较多语法错误,有明显大量抄袭文字现象(<60分)。
3.3期中成绩评定(100分)
期中测试设置类型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以客观题的形式完成,目的是在单元学习和期中进行考察,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整合等方面的能力,一般在易班网络平台进行,系统自动给分。
3.4期末成绩评定(100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整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知识面广,主观题比例体现学校要求,既有基本知识,又有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正确严谨的完成并作答相应的试题。
学生总成绩≥60分,认定学生本门课程为及格。不及格者需进行补考,按学校文件,补考成绩需≥60分,视为及格,并计为60分。重修本课程的学生需完成本课程要求的所有过程性考核及期末考试环节。
4.考核项目与评分方式
考核项目 |
评分方式 |
|
平时考核(30%) |
课堂表现(50%) |
包含课堂互动、小组展示等,由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综合确定该项得分 |
实践作业(50%) |
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作业、课后习题作业、不同主题作业,由教师根据作业完成质量和提交及时性综合评分 |
|
期中测试(20%) |
期中考试(100%) |
易班或雨课堂,客观题为主,实行课堂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
期末考试(50%) |
期末考试(100%) |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期末考试成绩低于45分,该门课程总评成绩为不及格 |
六、课程教学资源
(一)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二)主要参考书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纲要》,学习出版社2019年版;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